線上影音

Home > ANSYS SIwave 教學 > TDR Analysis

 

本文始於2009,2011、2019年修訂,旨在介紹TDR模擬。

  1. TDR簡介

  2. SIwave Model Extraction

    2.1 Create PCB and Trace model

    2.2 Add Ports

    2.3 Set Options

    2.4 Run Analysis

    2.5 Report S parameter

  3. Designer TDR Analysis (v4以前舊法)

  4. Designer TDR Analysis (目前版本方法)

  5. 問題與討論

    5.1 介質參數如何影響TDR特性阻抗的變化?

    5.2 為何TDR Probe看Open TDR結果很奇怪?

    5.3 為何終端50歐姆的長走線,其TDR穩態結果會略高於50歐姆? (重要)

    5.4 TDR除了用來觀察傳輸線特性阻抗,還可以有什麼其他用途?

    5.5 如果HFSS內直接看TDR,跟Designer內看TDR的結果不同,是什麼原因? (重要)

  6. 參考文獻

  1. TDR簡介

  2. TDR全名是"Time Domain Reflectometry",是量測高頻訊號在傳輸線的時域反射狀況,來判斷傳輸線特性阻抗的技術。[1]

    TDR 曲線可以反應出傳輸線上寄生電容、寄生電感所引起的阻抗不連續性,而且這些寄生效應引發的TDR曲線的上升下降波形,可以轉換成等效電容、電感或其組合的模型,所以TDR也可以用來進行互連建模。[1]

  3. SIwave Model Extraction
  4. 2.1 Create PCB and Trace model  

    首先利用SIwave建一個四層板,FR4介電係數約4.25,總板厚約64mile

    新增材質請從Edit \ Materials

    新增或設定PCB堆疊請從Edit \ Layer Stack

    畫四條microstrip:

    Trace1,線寬10mile,線長約20mm,net name [T1]

    Trace2,線寬10mile,線長約80mm,net name [T2]

    Trace3,線寬10mile,在線長20mm處,從top layer到bottom layer過孔換層,net name [T3]

    Trace4,線寬10\5\20\10mile,每段線長約20mm,總線長80mm,net name [T4]

    另外,在Via layer1 to layer4處,與Trace3右端附近,加一個bypass capacitor 0.1uF,以改善走線換層時的回流路徑不連續特性。

    Trace3有從top layer轉到bottom layer的貫孔,此via的hole size radius=10mile、pad size radius=20mile、anti-pad radius=20mile

    2.2 Add Ports 

    2.3 Set Options 

    2.4 Run Analysis 

    "Stop Freq/Hz"設的越大,代表所要模擬的頻寬越高("Min Rise/Fall Time/S"越小),SIwave做S-parameters模擬時切的mesh會越細,所花的模擬時間會增加。

    做TDR分析時,因為看的訊號Rise Time較小,10ps(0.5/Tr=50GHz)~20ps(25GHz)~30ps(16GHz),所以"Stop Freq/Hz"、"Num Ponits"要設足夠,這樣跑出來的TDR解析度才夠。

    官方在Help內有提到,要看TDR,must perform an interpolating sweep。

    2.5 Report S parameter 

    Results \ SYZ \ SYZ Sweep1 \ Plot Magnitude/Phase

    上圖從SIwave6.0到SIwave 2019R2都一樣

    預設顯示S21,您也可以勾選[Select self terms],就可以看S11

    按[Plot in electronics Desktop]

    自SIwave 2014起,SIwave顯示時域波形的後處理介面與DesignerSI整合後,SIwave操作介面不再直接可以看TDR,必須如下第四節所示方法,進Designer環境透過TDR Probe看。

  5. Designer TDR Analysis  (v4以前舊法) 
  6. 將step2所建四條傳輸線的S-parameter匯出成.s8p,再匯入Designer。詳細步驟可參閱"眼圖分析Add Nport Model"該章節。

    在每一條Trace的左加端"Interface port",右端則加50歐姆的終端電阻。

    雙擊"Interface port",如下設定後,按"Edit Sources"添加Voltage Source

  7. Voltage Source Type選"Pulsetime"

  8. 電壓振幅選1V(原因後述),tr,tf決定了TDR解析度,t(period)不可以小於w+tr+tf

  9. 都設定完成後按"OK"。
  10. 此時在上方視窗內,即可以看到新設置的VoltagePulseTime。

    調整一下電路擺放位置

    Add Transient Analysis" setting,然後按F10開始分析。>

    分析完成後,以滑鼠右鍵按Results \ Create Standard Report \ Rectangular Plot,出現"Report"對話框

  11. 按"Output Variables"按鍵,跳出一個設定Output Variables的對話視窗

  12. 在Name任意輸入想要的output name,Expression則仿下輸入TDR公式:Zo = 50 * Vport / (1-Vport)

  13. 公式內的Vport變數,由右下方的Quantities框內的變數,選定後按"Insert Into Expression"

  14. 公式完成後,按"Add"就會加到最上方的公式列方框中

  15. 全部完成後,按"Down"

  16. 這TDR輸出,從電壓轉電阻的公式算法是怎麼來的呢?

      

    Vport = Vs * Zo / (Zo+Ro)

    Zo = Ro * Vport / (Vs-Vport)

    if Vs = 1V, Ro = 50 ohm

    Then , Zo = 50 * Vport / (1-Vport)

    在Output variables設定過TDR的輸出公式後,在Report設定視窗就可以看到TDR選項,選定後按"New Report"即可

    通常我們看到TDR波形右邊是抬高衝上去的,那是因為待測Trace的 遠端是Open。本文跑出來波形右邊是收斂在50歐姆,是因為待測Trace終端50歐姆特性阻抗。至於為何不是每條線的穩態阻抗都收斂在50歐姆,請參考5.3

  17. Designer TDR Analysis (目前版本方法) 

  18. 4.1 Export Touch-Stone file (.snp) in SIwave

    Results \ SYZ \ SYZ Sweep 1 \ Export to TouchstoneR File

    4.2 Import Nport model in Designer

    Project \ Add Model \ Add Nport Model

    4.3 Add Single-Ended TDR source

    Components tab \ Nexxim Circuit Elements \ Probs \ TDR_Single-Ended

    4.4 Add Transient Analysis Setup

    Circuit \ Add Nexxim Solution Setup \ Transient Analysis

    4.5 Analyze and Report

  19. 問題與討論

  20. 5.1 介質參數如何影響TDR特性阻抗的變化?

    Ans:

    介質材料特性(Dk,Df)會影響TDR波形,但兩種參數影響TDR波形的物理機制不同 。

    Dk透過電容(C=e*A/d)而直接影響特性阻抗(Zo=(L/C)^0.5)

    Df影響的是TDR激發能量在傳遞過程中的(介質)損耗,同樣影響TDR結果

    5.2 為何TDR Probe看Open TDR結果很奇怪?

    Ans:首先來看看, TDR with open terminal量測會看到什麼? [2]   請注意以下Y軸單位是 "電壓"

    Designer TDR probe的結果,得到的Y軸單位則是 "電阻"(ohm),可參考本文第三章節所推導的公式Zo = 50*Vport/(1-Vport)

    終端是50 ohm或short的結果沒有問題(Y軸單位ohm),但open的結果特別奇怪,雖然R19.x沒顯示單位,但點進去看Y軸單位是K ohm。(2019R1起Y軸會顯示單位)

    當TDR終端open時,等於是要TDR probe在右端穩態畫出無限大的ohm,這造成上圖所示看到的奇怪結果。

    TDR probe可以看terminal 50、short, 但如果要看終端open的條件,請適當調整X軸顯示的時間長度略大於兩倍傳輸線延遲即可(TDR反應時間)。

    也可以透過V_Probe看電壓 (下圖Y軸單位是mV)

    5.3 為何終端50歐姆的長走線,其TDR穩態結果會略高於50歐姆?

    Ans: 這是常見的問題,本文step3與step4.5的TDR結果也可以看出這現象:雖然大家都終端50歐姆,但只有最短的T1走線最後穩態值是50歐姆,其他三條線都略大於50歐姆。這高出的數歐姆阻抗,是整個迴路的RDC所貢獻。早期的2010 siwave_gsg官方文件p.33就有說明,請參考本站另一篇文章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現象是TDR masking effect[3]。假設有一由左至右分別是50ohm->80ohm->50ohm兩次阻抗不連續的"長"傳輸線,會發現TDR不論從左端打或從右端打入,近端TDR都能看到50ohm,但遠端的TDR都不會是50ohm。這是因為TDR的激發能量(上升緣),在第一次遇到阻抗不連續就部分反彈了,導致在遇到第二次不連續時,上升緣變緩不足以反映真實的TDR準度。

    5.4 TDR除了用來觀察傳輸線特性阻抗,還可以有什麼其他用途?

    Ans: Eric Bogatin在DesignCon 2022介紹一種以TDR推等效介電常數的方法[6]

    Co:真空的光速

    L:上圖傳輸線上兩個不連續節點的間的距離

    5.5 如果HFSS內直接看TDR,跟Designer內看TDR的結果不同,是什麼原因? 

    Ans: 這是使用者常問的問題,主要原因在於不知道HFSS與Designer計算TDR採用的技術不同,如果是用HFSS直接看TDR,那model extraction的有效頻寬要是原本的3~4倍。

    舉例來說,若取Tr of Rising edge =20ps透過Designer觀察TDR,那Designer所使用的SNP model(S-parameter model)萃取時取0.5/Tr=25GHz的頻寬即可得到理想的結果。但如果同樣的題目想直接在HFSS內看TDR,由於HFSS並不是像Designer直接打step function透過暫態分析得到TDR,而是透過IFFT(反快速傅立葉轉換)得到TDR,所以此時的取樣頻點要夠多結果才會正確,一般建議Tr的時間寬度內至少有3~4個取樣頻點, 整個掃頻的頻寬取75~100G,如下圖所示。

    為了節省模擬時間,一般建議透過Designer看TDR。

    在Designer內看TDR時,待測物模型的萃取頻寬只要大於0.5/Tr,結果會是幾乎一樣的。也就是只要模型的頻寬夠,固定Tr下看到的TDR是相同的。但在HFSS內看TDR時,待測物模型的萃取頻寬取0.5/Tr與4*0.5/Tr,即使Tr固定,一些例子會發現結果有明顯差異。另外,在Designer內以TDR source激發TDR波形時(如step4.3)必須注意相鄰線間是否有NEXT/FEXT耦合,如果有,TDR就要分開激發不能同時激發。

    HFSS模擬TDR注意事項

  21. 參考文獻 

[1] All about TDR by Tektronix, p.25, 28

[2] TDR Impedance Measurements: A Foundation for Signal Integrity, p.3

[3] TDR Masking Effect, p.24

[4] Designer"Circuit Design -- Time Domain Reflection" by Ansoft.

[5] Altera "Guidelines for Designing High-Speed FPGA PCBs" at p.2~7 introduce TDR and estimate LC effect.

[6] Eric Bogatin, "Three Very Low Cost Technology Solutions for SI Applications", DesignCon2022.